10月11日,在江蘇無錫召開的2011年亞洲濕地論壇上,黑龍江南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接受了國際濕地公約組織的正式授牌,成為大興安嶺地區目前惟一一家列入《濕地公約國際重要濕地名錄》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黑龍江南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成立于1999年,2003年6月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總面積229523公頃。保護區內共有南甕河、南陽河、二根河、砍都河等大小河流20余條,是嫩江的主要發源地,現已發現維管束植物61科800余種,野生動物49種,鳥類216種、兩棲爬行動物及魚類44種,基本涵蓋了大興安嶺寒溫帶原始林區內所有的陸生、濕生、水生生物類群物種,生物多樣性極為豐富,是我國惟一一個以寒溫帶森林、沼澤、草甸和水域生態系統及珍稀動植物為保護對象的自然保護區,具有極高的生態、科研價值。
據了解,南甕河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先后爭取國家三期工程項目建設資金1976萬元,在保護區內建成綜合辦公樓、科研辦公樓、宣教館、標本館共計1765平方米,同時建設完成5個生態定位監測站、1個水文監測站、1個疫源疫病監測站、1個氣象站、1個鳥類環志站、5個病蟲害防治站和7個保護管理站、7個森林防火檢查站,6座森林防火瞭望塔及兩座移動信號發射塔,為保護區順利開展各項工作夯實了基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