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引領旅游發展的新常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讓旅游業態超越傳統單一的觀光模式,使其有新突破、新發展,并保持可持續的穩定增長態勢, 近日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中,“創新驅動”首次登臺亮相。對于旅游業來說,創新驅動發展,體現在旅游業態上,就是承先啟后、不斷創新、與時俱進的發展過程。《十三五規劃綱要》指導思想要求“積極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把握引領旅游發展的新常態,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讓旅游業態超越傳統單一的觀光模式,使其有新突破、新發展,并保持可持續的穩定增長態勢。
發展旅游新業態是旅游供給側改革思路之一。2014年,《國務院關于促進旅游業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國發〔2014〕31號)》提出,要以轉型升級、提質增效為主線,推動旅游產品向觀光、休閑、度假并重轉變,滿足多樣化、多層次的旅游消費需求。去年《國務院關于積極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的指導意見(國發〔2015〕66號)》進一步提出,要發揮新消費引領作用、加快培育形成新供給、新動力,其中提到要“培育形成更多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以供給創新釋放消費潛力。今年全國旅游工作會議更是將積極發展旅游新業態作為全國旅游54項“治旅方略”之一。
筆者認為,必須認真解讀當今相關政策對于旅游新業態的劃分與闡述,脫離政府相關政策法規和旅游業發展現狀去研究旅游新業態,無疑將走入死胡同,不利于指導旅游行業今后發展方向。旅游新業態發展的路徑應有以下幾種:
——從消費升級角度培育旅游新業態。隨著經濟發展與人民收入水平提高,去年國內旅游突破40億人次,國民人均出游2.98次。面對正在興起的大眾旅游時代,我們必須考慮大眾旅游需求的多樣化、個性化發展態勢,不能只顧量的擴張,應深入研究消費升級,提供新型產品、形成新的業態。
去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進一步促進旅游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國辦發〔2015〕62號)》與66號文件分別從新辟旅游消費市場、消費升級重點領域和方向等提出了旅游新業態的發展要求。在新辟旅游消費市場角度,提出了加快自駕車房車營地建設、推進郵輪旅游產業發展、培育發展游艇旅游大眾消費市場、大力發展特色旅游城鎮、大力開發休閑度假旅游產品等。從消費升級重點領域和方向,提出要大力培育一些新業態,如鄉村旅游、自駕車、房車旅游、郵輪旅游、工業旅游的服務消費升級;互聯網旅游的信息消費升級;生態旅游的綠色消費升級;通用航空、郵輪等傳統高端消費的時尚消費升級等。這些劃分,從根本上揭示了旅游新業態培育必須立足于旅游需求,適應市場升級發展與新市場擴展要求,對旅游業發展具有重大指導意義。
——從旅游構成要素角度培育旅游新業態。隨著旅游產業向縱深發展,產業內各要素本身處在不斷裂變升級之中,形成衍生分化的新業態。去年全國旅游工作會議上,國家旅游局局長李金早在現有旅游六要素基礎上進一步概括出新的旅游六要素:“商、養、學、閑、情、奇”。新旅游六要素的歸納演繹讓人耳目一新,也使我們對旅游新業態的認識脈絡更加清晰。
新旅游六要素分別對應不同的旅游新業態。如商務旅游、會議會展、獎勵旅游等對應“商”;健康旅游、養生旅游對應“養”;鄉村休閑、都市休閑、度假等各類休閑旅游對應“閑”;婚慶、婚戀、紀念日旅游、宗教朝覲等各類精神和情感的旅游對應“情”;探索、探險、探秘、游樂、新奇體驗等探索性的旅游對應“奇”。從供給側角度對旅游新業態的劃分,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埋下伏筆,推動旅游行業業態創新,從而拓展出更多、更新的旅游發展要素。
——從產業融合角度培育旅游新業態。旅游行業具有關聯性、包容性與綜合性,與其他相關行業進行廣泛融合,從而造就旅游新業態。據此,《十三五規劃綱要》指出,要推進農業與旅游休閑、教育文化、健康養生等深度融合,發展觀光農業、體驗農業、創意農業等新業態。要推進文化業態創新,大力發展創意文化產業,促進文化與科技、信息、旅游、體育、金融等產業融合發展。
此外,全域旅游作為一種新的區域協調發展理念和模式,既是經濟社會資源與旅游資源的全面、系統的優化提升,也是產業融合發展的要義所在。李金早局長指出,從封閉的旅游自循環向開放的“旅游+”融合發展方式轉變,是全域旅游的重要特征之一。要加大旅游與農業、林業、工業、商貿、金融、文化、體育、醫藥等產業的融合力度,形成綜合性新產能。從產業融合角度培育新業態可以大大拓寬旅游業的發展空間,符合旅游業的產業特征與規律。
縱觀全球旅游發達國家的經驗,發展旅游新業態,是推動旅游產業轉型升級的有力武器。據此,筆者認為,在大眾旅游時代應當把傳統產品的升級和新產品、新業態的豐富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進行旅游供給側結構改革,深入挖掘多樣化的潛在需求。
一是旅游業發達地區要率先探索培育新業態,發揮引領示范作用。如在浙江旅游發展模式中,旅游新業態是一個亮點。浙江在濱海旅游、生態旅游、文化遺產旅游、工業旅游以及互聯網旅游方面都催生了一批新的旅游業態,在全國產生了示范效應,值得推廣與學習。二是把產業融合出現的新業態作為旅游發展新業態中最活躍的部分來培育。既要重點抓好旅游與現代服務業等第三產業交叉融合形成的新業態,如會展旅游、健康旅游、研學旅游、醫療旅游等,又要抓好與第一、二產業的融合滲透產生的新業態,如鄉村旅游、森林旅游、濱海旅游等滲透型旅游新業態。三是緊緊把握旅游新業態熱點。要善于捕捉游客的興奮點,要特別注意那些產業鏈相對完整成熟、向大眾蔓延的趨勢快速的業態,如房車、免稅、郵輪、低成本航空、互聯網旅游等,使其成為旅游轉型升級發展的拳頭產品。四是制定旅游新業態、新產品服務質量專項標準,不斷提升標準化水平。要強化標準化建設,對新興業態類型進行歸納,研制服務質量測評管理標準,規范旅游業態向多樣化和專業化發展,并與國際接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