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日,中共浙江省委召開工作會議,全面部署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工作。
浙江下一步進行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建設中,加快構建“三位一體”港航物流服務體系、發展海洋新興產業和建設舟山海洋綜合開發試驗區將成為重中之重。
今年全國兩會前夕,國務院正式批復了《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規劃》。這是中國第一個海洋經濟示范區規劃,也是浙江省首個納入國家發展戰略的規劃。
事實上,“海洋經濟”也無疑是之前浙江經濟領域中最熱的一個詞。
在今年的浙江省兩會上,浙江省省長呂祖善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僅“海洋經濟”這個詞就出現了10多次,“海洋”、“港口”等詞更是出現20多次。
浙江省委書記趙洪祝說,浙江的海洋經濟發展上升到國家戰略,不僅提升了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的戰略地位,還為資源小省浙江開辟了一片“新藍?!?,讓浙江真正從陸域經濟延伸到了海洋經濟,邁入陸海統籌的新的發展之路。
“藍色國土”:浙江最大資源所在
在許多人印象中,依海而生、與海為伴的浙江是一個陸域小省、資源小省。
浙江省發改委副主任劉亭不這么看。他說:“如果把目光投向廣闊的海洋,浙江就是資源大省?!?/FONT>
浙江擁有26萬平方公里海域,相當于陸地面積的2.6倍。6696公里海岸線,位居全國第一,其中規劃可建萬噸以上泊位的深水岸線506公里,占全國的30.7%;浙江有2878個海島,占全國島嶼總數的44%。
不只如此。浙江有全國最大的漁場,可捕撈量全國第一;潮汐能、波浪能、洋流能、溫差能,其中,可開發的潮汐能裝機容量就占全國的40%;浙江還擁有類型最為齊全的沿海旅游資源;東海石油資源的主體也分布在浙江海域。
浙江還有近400萬畝的灘涂資源,占全國灘涂資源的13%。浙江省發改委負責人說,這些灘涂資源與浙江沿海城市以及產業園區緊密相連,形成較好的組合條件,可以成為建設沿海經濟帶的新空間。
實際上,浙江的區位優勢也得天獨厚:北承長江三角洲,南接海峽西岸經濟區,東瀕太平洋,西連長江流域和內陸地區,不僅區域內外交通便利,且緊鄰國際航運戰略通道,具有深化國內外區域合作的有利條件。
在產業方面,2010年,寧波—舟山港貨物吞吐量達到6.2億噸,躍居全球海港第一,集裝箱吞吐量1314萬標箱,躋身全球第六;船舶工業、石化工業分別位居全國第三、四位。
劉亭說,多年來,浙江省一直戴著“資源小省”的帽子,民營經濟集中在傳統制造業,靠拼成本、拼出口獲得優勢,如果把眼光轉向海洋,浙江省擁有的豐富海洋資源將成為新的發展引擎。
事實上,跳出陸地,發展海洋已成了浙江發展的必然選擇。
這些年,浙江海洋經濟發展迅速。據統計,浙江海洋經濟生產總值已從2006年的1846億元增加到2010年的3500億元,占全國海洋經濟總量的十分之一。
在浙江GDP中,海洋經濟比重從8%上升到13%。
引領浙江新一輪產業轉型
根據規劃,到2015年,浙江海洋生產總值接近7000億元,占全國海洋經濟比重的15%。到2020年,全省海洋生產總值力爭突破1.2萬億元,海洋新興產業增加值占35%左右。
對此,浙江將從優化海洋經濟布局著手,形成“一核兩翼三圈九區多島”的海洋經濟大平臺。一核即寧波-舟山港海域及其依托腹地為核心;“兩翼”即以環杭州灣產業帶以及其近岸海域為北翼,以溫臺沿海產業帶及其近帶海域為南翼;“三圈”即杭州、寧波、溫州三大沿海都市圈;“九區”則包括杭州大江東、杭州城西科創、寧波杭州灣、寧波梅山物流、嘉興現代服務業、紹興濱海、舟山海洋、臺州灣循環經濟、溫州甌江口九大產業集聚區。
在這一空間布局中,杭州、寧波、溫州、嘉興、紹興、舟山、臺州7個市47個縣(市、區)被納入浙江海洋經濟的版圖。
在浙江的預想中,海洋經濟要成為浙江經濟新一輪快速發展的突破口,通過海洋經濟,將完成浙江產業的轉型升級。
“新格局要成為浙江新的增長極?!痹谡憬∥瘯涄w洪??磥恚M管浙江海洋經濟有了長足的發展,但海洋經濟總量、占GDP比重與浙江占有的海洋資源優勢并不相稱?!笆?/FONT>鋼鐵、船舶修造等臨港產業和海洋旅游、海水淡化、海洋生物醫藥、海洋可再生能源等新興產業要成為浙江經濟新的增長點?!?/FONT>
據了解,按照《浙江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規劃》,浙江將把國家戰略需要與浙江特色優勢結合起來,把浙江建設成我國大宗商品國際物流中心、海洋海島開發開放改革示范區、現代海洋產業發展示范區、海陸協調發展示范區、海洋生態文明與清潔能源示范區。
根據規劃,浙江將按照“一個中心、兩個平臺”總體思路,打造大宗商品交易平臺,構建“三位一體”的港航物流服務體系。推進寧波-舟山港一體化,發展海洋新興產業和臨港先進制造業,提升發展現代海洋漁業。
為此,浙江將打造國家級海洋先進裝備業和海洋工程裝備基地、海水淡化技術裝備制造基地、海洋能研究與開發基地、海洋休閑旅游目的地、大洋勘查技術與深??茖W研究開發基地等,同時擇優發展新型環保石化、船舶、汽車、造紙、鋼鐵等先進制造業。
“發展海洋經濟,對于浙江來說,是真正意義上的再造‘海上浙江’?!眳巫嫔普f。
再辟民營經濟發展新平臺
鮮花、彩旗、禮炮,還有客商滿意的笑容……不久前,一艘由樂清民營企業欣順船業集團研發、達到德國勞氏船級社(GL)船舶入級標準的高等級集裝箱多用途重吊船,緩緩駛入位于樂清灣南的甌江入海口,順利上水。
這條噸位不大的船,造價卻達兩億元,是溫州造船業目前承建的附加值最高的船舶。這標志著溫州造船業在船舶整體設計、動力裝置、建造工藝和管理方面達到一個新水平。
此前,從事服裝制造業的莊吉集團,也已將大量資金投向輪船制造,并創辦莊吉輪船有限公司,經過短短幾年,造船業已成為莊吉集團的第二大產業。
事實上,隨著新一輪海洋經濟開發熱的到來,蔚藍色的海洋正受到越來越多浙江民營企業的關注。已基本通過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環保部等論證的廣廈集團舟山黃澤山島項目,“初步設計規劃將建設2500萬噸的儲油能力,開建兩個30萬噸碼頭、1個20萬噸碼頭、1個10萬噸碼頭和兩個5萬噸的碼頭?!睆V廈控股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樓忠福說。
在大型船舶制造、石油化工、港口物流、口岸貿易、海洋旅游、船舶工業、清潔能源等項目,華立、萬向、華儀電氣等一大批浙商也開始大手筆投入。在溫臺沿海產業帶,嗅覺靈敏的浙商則已紛紛進入核電、風力發電、潮汐電站等清潔能源領域。
值得關注的是,浙江省發改委在《浙江省“十二五”海洋經濟強省建設研究》中表示:優化浙江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爭取在海洋航運、旅游、石化、船舶、裝備、海水淡化等領域培育一批具有較強國際競爭力的民營企業集團。
浙江省發改委海洋處負責人說,為營造民營經濟參與海洋開發的良好環境,浙江省還將大力清理不利于民營經濟參與海洋開發的各種障礙,破除市場準入的“玻璃門”。
據介紹,除支持民營企業參與港口物流、戰略物資儲運、船舶、石化、海洋裝備等產業,在海洋教育、海洋科研領域,浙江民營企業將和國有企業享受同等優惠待遇,灘涂、海島、海洋能等領域開發,民營企業也將可以自由進入。 |